2025年8月2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国不在战后安全保障国的名单中。他的理由是,中国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中未对俄罗斯施加压力,且在2022年战争初期也未推动俄罗斯停火,甚至认为中国通过提供零件间接支援了俄罗斯军队。泽连斯基这番话,完全否认了俄罗斯之前提到的想法,毕竟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刚刚表示,俄罗斯是支持中国加入安全保障国的行列,为乌克兰提供保障的。 泽连斯基说得很清楚,他认为中国在关键时刻没对乌克兰伸出援手,所以没资格成为保障国。这其实也反映出乌克兰对欧美的依赖程度。自打战争打响以来,美国和欧洲已经输送了上百亿美元的军援和武器,而中国则是一直保持中立,没明确表态。 俄罗斯的反应相当迅速。普京虽然没亲自出来说话,但拉夫罗夫的话已经表明了他对泽连斯基拒绝谈判的不满。拉夫罗夫在2025年8月21日表示,普京原则上是愿意和泽连斯基坐下来谈的,但前提是乌克兰得先满足俄罗斯的一些条件,比如要从顿巴斯地区撤军,不要加入北约,西方国家不能在乌克兰驻军。同时,拉夫罗夫还强调,俄罗斯支持给乌克兰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但这其中必须包括俄罗斯和像中国这样的重要国家。 这话说得挺直接,俄罗斯希望中国能出面帮忙,接着也在向欧美施加压力。普京在泽连斯基表态后的两天内,命令俄军加大在东部战线的攻势。俄罗斯国防部甚至宣布他们在顿涅茨克地区拿下了两个村庄,并利用战机、无人机和炮火打击了乌克兰的军工设施和多个弹药库。这次行动力度不小,明显是冲着乌克兰军队和外国雇佣兵的驻地去的,表明普京根本不把欧美的警告放在心上。尽管美欧30多个国家一直在给乌克兰提供支持,包括情报和武器。 关于中国这边,态度是相当稳重的。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2025年8月22日的记者会上就表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态度客观公正,愿意为促进和平谈判出力。不过,她没有对泽连斯基的指控进行回应,只是重申了中国反对向冲突地区输出武器的立场。从2023年开始,中国也对无人机出口进行了严格管控,绝不允许这些无人机用作军事用途。 说到中国,确实向乌克兰和俄罗斯出口了不少民用无人机,不过官方强调这属于商业行为,跟军援没关系。实际上,从战争一开始,中国就一直没站队。2023年2月份提出过12点和平计划,呼吁停火,强调尊重主权,呼吁放弃冷战思维,还积极推动中乌贸易,2022到2024年的贸易额超过222亿美元,乌克兰的农产品大批量销往中国。这说明中国更关注经济合作,而不是军事插手。至于泽连斯基拒绝中国,或许是想紧依靠欧美,催他们多出点钱和武器,但中国则不想被牵着鼻子走,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不想当“接盘侠”。 普京为何愤怒?这事儿得从最近的战场情况说起。俄罗斯虽然在战斗中占到了一些便宜,但苦头也不少。2025年8月,俄军在东部顿涅茨克一带推进了好几百平方公里,控制了一些定居点,像在波克罗夫斯克附近,俄方用坦克和步兵突破了乌克兰的防线,靠近了重要的补给枢纽。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报告,8月23日,俄军在143个地区打败了乌克兰的部队,还摧毁了一些电子干扰站和仓库。 这次进攻正好在泽连斯基拒绝中国后展开,像是普京的直接回应。他还签署命令,让41.3万名国企保安武装起来,配备冲锋枪,进行战术训练,这不是简单防暴,而是为长期战争做准备。普京知道,战争打到现在,俄罗斯经济受了重创,西方制裁让石油出口受限,但通过和中国、印度加强贸易,俄罗斯勉强稳住了阵脚。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中国成了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这让普京更有底气不理欧美。 欧美国家联合了30多个国家,给乌克兰提供了F-16战机、ATACMS导弹和坦克,但到2025年,这种支持力度有点减弱了。美国国会卡住了60亿美元的军援,特朗普上台后更是主张最低限度干预,不太愿意派兵,只愿意出售武器。至于欧洲内部,意见也差得很,法国愿意派出维和部队,但德国却担心会激怒俄罗斯。 北约在2025年峰会上向乌克兰承诺了更多的支持,不过没透露具体的加入时间表。泽连斯基在8月24日独立日的演讲里呼喊着要更多国际援助,但眼下战场压力越来越大,乌克兰每天损失几百名士兵,民众的不满情绪也是愈演愈烈,基辅的街头甚至出现了抗议活动。俄罗斯的进攻让乌克兰的防线紧张,虽然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发起反攻并夺回了一些地盘,可俄军很快就调整兵力进行反击,到2025年1月时已经控制了卢甘斯克的全境。 中国为何一直没参与这事儿呢?其实这对中国来说真的是个棘手的问题。中国既不想得罪俄罗斯这个战略伙伴,也不想跟欧美完全翻脸。2024年,中国和巴西携手提出了“朋友为和平”的倡议,号召停火和进行人道援助,但乌克兰并没有完全接受。中国的外交官们也多次强调,支持所有促进和平的努力,但绝对不会强求任何一方。 泽连斯基的拒绝其实透出乌克兰的无奈。他清楚欧美的支持正在减弱,想借助舆论的力量来扭转局面,但现实是,战场才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普京下令俄军继续推进,对欧美的警告毫无顾忌。在这场较量中,中国则采取了低调策略,推动对话但不出头,避免被卷入其中。 战争打到2025年8月,已经持续三年多,俄罗斯如今控制了乌克兰18%的领土,2024年还新增了1500平方英里的面积。乌克兰经济一直在下滑,重建需要上千亿美元的资金,中国或许在战后会给点头彩,但现在并不打算急着出手。普京的强硬态度让谈判变得非常困难,拉夫罗夫也重申,谈判得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泽连斯基坚决不妥协,强调俄罗斯必须撤军并赔偿。欧美各国各有各的算盘,美国忙着国内选举,欧洲则忧心能源危机。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坚持和平的立场,推进多边对话,诸如2024年6月的乌克兰和平峰会,虽然中国没有参会,但派了观察员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