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看到接见单位名单时,江青大怒:我是探望部队,不是接见 见到解学恭时,江青主动向他提出要见一见天津的驻军,并点名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军长刘政:“你让他把一个‘顺口溜’给我抄过来。另外,再给我找一套合适的军装,在见部队的时候穿……” 江青:这是谁的主意 1976年8月28日,江青乘坐专列,来到天津。 江青 考虑到当时刚刚发生过唐达大地震不久,江青便住在专列上,没有到宾馆下榻。这次来到天津,江青的日程安排是这样的: 下午4时,去小靳庄,晚10时回津。29日,去天津手表厂、第一炼钢厂参观。30日下午,去看在毛条厂的排险部队和支援天津抗震救灾的某军和警备区连队,当晚返京。 当天下午,按照日程安排,江青从专列上下来,乘坐汽车前往小靳庄。途中,在路过市区的时候,江青将天津市委书记解学恭叫到车上,说是有事要商谈。 在解学恭来到江青车上的时候,江青主动向他提出要见一见天津的驻军,并点名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军长刘政把一个“顺口溜”给她抄过来。 刘政将军 此外,江青还让解学恭为她找一套合适的军装,在见部队的时候穿。对此,江青解释说:“我来的时候,走的急,忘记带了。” 在提到见那些部队的时候,江青说也要到警备区的部队要去看看。解学恭建议说:“还有来津支援抗震救灾的67军,不去不好。”江青回答说:“也去看看。” 很快,江青乘坐的汽车来到津塘公路和京山铁路交叉口附近,停了下来。解学恭下车后,江青乘车继续前进。 下午5时许,江青乘坐的汽车来到离小靳庄不远的一个村庄。这里是一个参加抗震救灾部队的驻地。 刚到部队驻地,江青便大喊大叫,要人们走开,说要“睡一小时觉”。过了一会儿,江青又来到部队的炊事处,一会儿要给战士擀面条,一会儿又要蒸馒头,搅得战士做不了饭。事实上,江青一点都没有干,只不过是装腔作势。 江青 8月29日晚11时许,解学恭刚刚吃过安眠药,躺在床上准备休息,电话里倜然响了起来。电话里,江青要他立即到专列上去。听到江青的语气不善,解学恭不敢耽搁,立即驱车来到江青的专列上。 看到解学恭时,江青拿着接见单位名单,厉声说:“你见到了这个方案吗?”说着,江青将这份文件甩了出来。 解学恭战战兢兢地将文件捡起来。这份文件是在得知江青的安排后,天津驻军急忙做出来,直接递给江青的,解学恭根本没有看到过。因此,解学恭根本不知道江青因为什么发火。 在解学恭将文件刚刚打开的时候,江青便训斥道:“为什么称‘接见’,这是谁的主意?我是探望部队,不是接见,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为什么混淆起来!” 江青的话说得解学恭一头雾水,他没有听出来“接见”这个词为什么不合适,因为在他看来,江青在上面,说是接见也没有什么不对。 解学恭 紧接着,江青说:“只有中央政治局在北京才是接见,我个人怎么叫接见呢!” 直到此时,解学恭才听出了江青发火的真正原因,但看到江青的状态,他也一时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还没等解学恭说话,江青又怒气冲冲地说:“明天,我不去部队了!” 见江青这样说,解学恭感到非常着急。因为部队已准备了两天,而且是按照江青的意见准备的,现在匆忙改变计划,他要怎么向部队解释呢! 想到这里,解学恭认为如果自己在这时承担了责任,事情还有挽回的可能性,便说:“‘接见’这个词,是我建议的,部队没有责任,部队准备了两天,不去恐怕不好,还是去探望一下吧。” 听到解学恭主动承担了责任,江青才平静了一下情绪,说:“可以去。” 见江青的火气泄了不少,解学恭把自己记录的江青讲话稿拿给她看。看过讲话稿后,江青说:“大体还可以,有两个地方需要加一下。” 江青 听到江青要修改,解学恭赶紧将自己的笔递了过去,但江青却没有接,而是把记录稿交给解学恭,让他把自己的修改意见写进去。 最后,江青对解学恭说:“请你把今晚的谈话给我整理成一个记录,并起草一个电话稿,报告华国锋同志。” 回到家里后,解学恭没有睡觉,按照江青的意见,整理和起草了记录稿和电话稿。其中,“江青同志谈关于探望参加天津抗震救灾人民解放军连队”的记录稿的内容为: “(一)探望和接见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原则问题,决不能混为一谈。军里的报告提出了接见方案,提醒了我。(注:‘接见’——这一建议是我向江青同志提出的,军里没有责任,责任在我——解注)探望也要按下列要求办:第一,首先是探望参加抗震救灾的基层单位——连队;第二,陪同探望的领导干部,也是参加抗震救灾的,军级干部不能多了,有一、二位就可以了,也是参加或指挥抗震救灾的;第三,中央决定在北京召开的唐山、丰南、天津市、北京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会,届时中央要接见代表。这是接见。我到小靳庄探望贫下中农,同时也看望了在小靳庄参加抗震救灾的师指战员同志,在那里吃了社员王锡恩同志家的饭,其中也有九连战士的饭菜。这是探望,也不是接见。 (二)请转告在天津参加活动的新华社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天津日报记者,请他们不要帮倒忙。一般不要用《内参清样》报道我的活动情况;如果要搞点内参报道,也要恰如其分,不要胡乱吹捧,言过其实。最好不搞。 解学恭 整理于8月29日晚12时许。” 解学恭等人 整理和起草完毕后,解学恭没有来得及休息,立即拿着整理和起草好的记录稿、电话稿送给江青看。看过后,江青在这两份文件上批示:“同意。”并让解学恭给她抄清一份。 8月30日下午,解学恭起草的电话稿,由市委办公厅经办,由办公厅打电话给中央办公厅,转到了华国锋处。这份解学恭为江青起草的给华国锋的电话稿,原文为: “江青同志于8月28日到了天津市宝坻县小靳庄大队,看望了小靳庄的贫下中农同志,邢燕子同志所在的大队和侯隽同志所在的大队也派来了贫下中农代表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同时也探望了在小靳庄参加抗震救灾的师九连的指战员;在小靳庄吃了社员王锡恩同志家的饭,其中也有九连战士吃的饭菜。 江青同志在9月29日又看望了在批林批孔推动下已经全面恢复了生产的天津手表厂、第一炼钢厂的工人同志。我建议江青同志接见一下在天津参加抗震救灾的66军、67军、天津警备区各一个连队和部分先进代表。江青同志告诉我,不是接见,是探望,不要把两个问题混淆了。中央决定接见抗震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这是接见。 根据江青同志的意见,在29日晚纠正了我的建议和安排,决定只探望三个军的三个连队,都是参加抗震救灾的。我认为江青同志这个意见是正确的,我的安排已经纠正了,特向你报告。 解学恭 8月30日上午。” 毛主席在批阅文件 从在文件中江青同意使用“探望”,而不同意用“接见”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在毛主席多次批评下,江青确实是有所收敛的。 其次,从江青主动要求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去“探望”这件事上,可以体会到第66军在天津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刘子厚:大难当头,就靠你们解放军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1纵队。这支部队,是由在长征中给总部首长担任警卫任务、后为八路军军部警卫团的部分警卫战士,参加过平江起义、坚持过井冈山斗争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13团的部分红军战士,以及第120师第359旅雁北支队的部分战士为基础组成的,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1纵队在河北省顺义县(今北京市顺义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隶属第20兵团。第66军下辖第196师、197师、198师及独立第55师,军长为肖新槐。 肖新槐将军 4月,第66军参加了太原战役,第197师第589团首登太原小北门成功,战后第20兵团授予该团“登城先锋团”称号。 5月,由国民党军改编的独立第55师所属各部队分别编入第66军各师。6月,第66军随兵团进驻天津地区,担负海防任务。8月,第20兵团番号撤销,第66军直属华北军区。 1950年10月,第66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3月,第66军奉命回国休整。 1952年,为了加强第66军的战斗力,经中央军委批准,第66军带着新组建的三个师属炮兵团、三个战防炮营、三个高射炮营,再次入朝作战。 经过一年多的战斗,第66军顺利完成了志愿军司令部下达的各项作战任务,受到了彭德怀司令员的表扬。 彭德怀在朝鲜 在朝鲜战场上,第66军涌现出了"曲桥里阻击英雄营"、"钢胆铁身战地英雄通信连"、"铁血山英雄连"和于德江、李玉、刘桃顺、张续计、侯伯锁等许多英雄模范单位和战斗英雄,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表扬。 1953年11月,第66军奉命回国归建,继续驻扎在天津市及其周边地区。 1962年,第66军迎来一位大校副参谋长。后来,这位将军先后担任了第66军的参谋长和副军长。他便是刘政将军。 刘政于1922年10月2日出生在河北省博野县凤凰堡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里;1937年3月,刘政参加了革命;次年,刘政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的过程中,刘政历任了博野县基干自卫队文书,清苑县游击大队政治处党总支书记、政治处主任,博野县大队大队长,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排长、小队长,中共冀中区委公安保卫训练班学员,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游击第十二大队特派员,第四游击总队政治部保卫干事。 刘政旧照 解放战争时期,刘政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2纵队6旅16团营长,后又历任了第18团参谋长、团长,第67军600团团长,先后参加了正太、保北、青沧、清风店、平津、太原等战役战斗。 在解放河北沧州的战役中,时任主攻营营长的刘政,浑身三处中弹,鲜血染满了全身。在上级命令担架抬他到后方养伤的时候,刘政执意从担架上滚下来,让战士架着他,继续指挥部队向敌人冲锋。期间,刘政高喊:“拿不下沧州,死不罢休!” 听了刘政的话,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向敌人冲去。沧州解放后,刘政和全营指战员荣立了集体大功。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刘政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第67军199师副师长。回国后,刘政又历任了第199师师长。后来,刘政被调入66军工作。 1963年,在刘政来到第66军的第二年,天津便因连续的特大暴雨,导致了建国后从来没有过的洪灾。 刘政在讲话 为了抗洪抢险,刘政和66军其他领导及时组织全军将士在独流河和子牙河险段筑埝固堤,加修防险。 经过连续45天的奋战死守,洪水终于退去,保卫了天津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时,天津人民围着刘政,激动地高呼:“共产党万岁,解放军万岁!”场面十分感人! 河北省长刘子厚、天津市委书记万晓塘等领导也感动地说:“打仗靠你们,抗洪也得靠你们啊!” 1964年,为了参加全军大比武,刘政在上级的支持下,从严治军苦练精兵,多次组织军事大比武。期间,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老帅们先后到天津杨村检阅第66军,并给予了高度赞扬。 1966年,刘政又担任了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9年,刘政被任命为第66军军长。 刘政(四排左五)和毛主席等人的合影 任职期间,刘政充分利用自己的地位,以高度的党性原则和革命良知,保护和解救了大批老干部和党外知名人士及高级知识分子,使天津成为了全国最稳定、冤假错案最少的省级城市。对于刘政在天津市取得的成绩,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十分满意,先后多次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1975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的全军第三届运动会开幕式上,刘政组织的66军1400人的刺杀方队表演,赢得了中外来宾的喝彩,为国家争了光。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7.8级强地震,地震波及了天津、北京,涉及14个省、市、自治区。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受重伤,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之惨重,为历史罕见。 当天,在与河北省委书记刘子厚乘坐直升机察看灾情时,刘子厚看着面前的刘政,说:“老刘啊,大难当头,就靠你们解放军了!” 在随后的抗争救灾中,刘政在66军自己部队严重受灾的情况下,依然毫不犹豫命令和组织部队,进入天津市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先后从废墟中扒出埋压群众8454人,救治受伤群众114800多人,掩埋群众尸体14700余具;帮助61个工厂单位和361个村庄恢复了生产。 9月9日,毛主席去世。刘政怀着悲痛的心情,以稳定天津的秩序为己任,坚决执行了中央的正确路线,受到了党中央的好评。 在生活中,刘政对子女教育也特别重视,他的5个子女和儿媳、女婿都是军人。凭借自己的成绩,孩子们大都是副团职以上干部。 那时候,刘政的儿子大学毕业。应征入伍时,儿子以为可以凭着父亲的地位和权力,分配到军、师机关工作。 然而,在分配结果下来的时候,刘政的儿子却被分在了连队当战士。对此,儿子也没办法,认了下来。后来,刘政的儿子被师里抽到部队驻地农场,帮助生产。 听到要去种地,儿子的头都炸了。他心里想:“我最不愿干的就是种庄稼,军人战死沙场不足惜,插秧种稻算什么军人?” 刘政一家人 在这样的想法下,儿子去找师政委说情,表示不去农场,要求调换单位。刘政的儿子说完后,师政委笑着说:“真是知子莫如父啊!你爸爸早就给我打过电话了,料你会来找我,让我转告你,全师官兵谁都可以不去农场,唯独你必须去。” 听了师政委的话,儿子知道这件事情没有了商量的余地,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农场。后来,在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儿子说: “父亲做得对,如果我没有基层连队摸爬滚打和农场辛苦劳动的磨练,我就不会有后来优秀战士和标兵能手的得奖,更不会有升为装甲步兵连连长和步兵团团长的资格。” 1985年5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会上,邓小平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期间,第66军被撤销,部分部队编入了其他部队之中。 10月,刘政离职休养。离休后,刘政仍然关心着党和国家以及部队的建设事业。 刘政的全家福 平时,除去应邀参加一些单位的社会活动和军事报告外,刘政利用闲散时光撰写了不少回忆文章。其中,《九龙河擒“关团长”》、《毛主席检阅演兵场》、《抗洪保津的日日夜夜》等先后被发表在《天津日报》等重要报刊上。 1988年7月,刘政荣获了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9年1月27日,刘政病世,享年87岁! 生前,军委一领导专程到天津看望刘政。聊天中,领导问刘政有什么需要,刘政说:“没有,谢谢!”后来,有老战友对刘政说:“这么好的机会,你怎么不说说给孩子提职的事啊?”听了老战友的话,刘政笑着说: “我从一个兵当到军长,从来没有找过任何人说过话。如果真靠这样提职,当再大的官别人也不服啊!”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