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10月1日是个大日子,全国上下都在欢庆国庆节。那一年,抗美援朝刚打完胜仗,全国人民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要好好表彰那些在前线拼命的英雄们。毛主席在北京搞了个“群英会”,把志愿军的战斗英雄们请过来,一起吃顿饭,聊聊他们的功绩。苏吊蛋就是其中一位,他可是个响当当的“打坦克英雄”,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军的坦克打得稀里哗啦,立了大功。 说到苏吊蛋这名字,一听就挺逗的。1953年国庆后,他在政协会议上露面,结果名字一报出来,底下的人都乐了。毛主席听完也忍不住笑,心想这小伙子打仗这么厉害,名字却这么土里土气的,不太合适。于是,毛主席就提议给他改个名字,写下了“苏兆丹”三个字,说是寓意“又多又红,吉祥如意”。从那天起,苏吊蛋就正式变成了苏兆丹,这事儿也成了他人生里一段特别的光荣回忆。 这篇文章就来说说苏兆丹这个人,他是怎么从一个山西农村的普通小伙子一步步走到毛主席面前,又是怎么在战场上立功、回国后过日子的。 苏兆丹,1929年出生在山西太原小店区的一个小村子里。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没钱供他上学。不过,他爹妈晚上常在土炕上给他讲故事,啥岳飞抗金、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听得他小小年纪就有了报国的心思。这些故事在他心里扎了根,后来也真成了他走上战场的动力。 1945年,日本鬼子快不行了,抗日战争到了最后关头。16岁的苏吊蛋坐不住了,跑去参加了八路军,进了吕梁军分区十七支队。那时候他还是个毛头小子,啥都不懂,但胆子大得很。刚入伍没多久,他在一次巡逻中发现了日军小部队的动静,赶紧报给上级,部队设了个埋伏,把敌人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是他第一次“露脸”,心里那个得意啊。 接下来几年,他跟着部队打了不少仗。1948年,太原解放战役开打,他所在的部队负责拦住敌人的援兵。战斗中,他腿上挨了一枪,血流了一地,但他硬是咬牙坚持,拖着伤腿往前冲。那次仗打得特别硬,靠着他的拼劲,部队守住了阵地。后来在1949年的狼坡山战役,他带着五人小组摸到敌人的指挥部,拼了命炸掉了核心位置,硬是把战局扭了过来。这回他立了一等功,名声也慢慢传开了。 苏兆丹这人,打仗不怕死,干活也不含糊。他从一个啥也不懂的农村娃,靠着一股子狠劲儿,成了部队里靠得住的战士。这段经历也为他后来上朝鲜战场攒下了本钱。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带着联合国军打过来,形势一下就紧张了。中国决定派志愿军过去,苏兆丹跟着部队跨过鸭绿江,成了炮兵的一员。他当上了炮长,专门负责打坦克。那时候志愿军的装备跟美军比差远了,但靠的就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1951年7月27日,甘凤里阻击战打响。这场仗是关键,美军的坦克一辆接一辆往上冲,想把志愿军的防线撕开。苏兆丹带着炮兵小组守在山坡后面,通讯被炸断了,情况乱得不行。他一看这样下去不行,果断决定自己指挥开炮。他亲自调整炮口,瞄准了最前面的坦克,第一炮就打中了,敌人的头车当场冒烟。接着他连着开了五炮,全都命中,把美军的坦克打得掉头就跑。这仗打下来,他身边两个战友没了,他自己也被爆炸的气浪掀翻,但他爬起来接着干,最后守住了阵地。 这场仗让苏兆丹出了名。他被授予“国际二等功”,还得了个“打坦克英雄”的称号。在朝鲜战场上,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志愿军的硬气。1953年回国的时候,他胸前挂着勋章,心里满是自豪。那会儿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名字的事儿跟毛主席扯上关系。 1953年10月1日,国庆节刚过,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里开了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苏兆丹作为志愿军的英雄代表,被请去列席。他穿着军装,胸前别着勋章,坐在会场前排,心里有点儿紧张。几天前,他刚参加了毛主席搞的“群英会”,跟一群英雄一起吃饭,听主席讲话,那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会议讨论到“增产节约”的时候,有人提议军装上别弄口袋和衣领,省点布料。底下不少人觉得有道理,但苏兆丹听不下去了。他想起朝鲜战场上冷得要命的冬天,战士们把手揣进口袋取暖的情形。他站起来,大声说北方冬天太冷,战士没口袋放手会冻坏,军装也不能太寒碜。他的山西口音特别重,嗓门也大,会场一下子安静了。 毛主席坐在台上,听得认真,点了点头,问他叫啥名字,哪个部队的。苏兆丹站起来敬了个礼,报了自己的名字和部队。结果“苏吊蛋”这三个字一出口,底下全笑了,连周总理都乐了。毛主席也笑得挺开心,说这名字不太雅观,要给他改一个。说完,毛主席拿笔在纸上写了“苏兆丹”三个字,解释说“兆”是多,“丹”是红,意思是又多又红,挺吉利的。苏兆丹接过纸,手都有点抖,高兴得不得了。从那天起,他就正式改名叫苏兆丹了。 1955年,苏兆丹从朝鲜回来。国家本来想让他去速成中学学点文化,可学校没办成,他只能回太原,进了狄村一家砖瓦厂干活。那时候新中国刚建起来,到处都要砖头盖房子,砖瓦厂的活儿又重又累。苏兆丹每天扛着砖块,身上全是灰,但他从不喊苦。厂里人看他力气大,就让他干最重的活,他也乐意干,说自己当过兵,这不算啥。 在厂里,他从不说自己当年的英雄事儿,同事们也不知道他有多厉害。他就这么踏踏实实干了好几年,直到1961年出了一件事儿。那天他在厂里干活,听到有人说厂领导搞特殊化,让亲戚挂名拿钱不干活。他一听就火了,直接找到厂长,把这事儿说了出来。结果厂长没查领导,反而找了个理由把他开除了。 离开厂子后,苏兆丹回了农村,生产队给他安排了最脏最累的活儿。乡亲们听说他是被开除回来的,都不太待见他,有人还背后说他犯了错。他从不解释,低头干活,一个人扛着所有压力。那几年,他过得挺憋屈,但从没抱怨过。 1978年,部队开始找老战友,苏兆丹的事儿才有了转机。那天他在田里干活,几个老战友突然找到他,喊了一声“苏兆丹”。他回头一看,眼眶都红了。战友们查了他的遭遇,确认他当年说的是真话。1979年,他的冤屈被平了,部队还给他恢复了名誉。村里人知道真相后,都跑来道歉,说他给家乡争了光。 1992年,苏兆丹从太原耐火材料厂退休,日子过得平静下来。到了21世纪初,为了纪念志愿军入朝50周年,有关部门搞了个“找英雄、颂英雄”的活动,苏兆丹的事迹又被翻了出来。他被请去参加纪念会,站在台上,胸前的勋章亮闪闪的,台下掌声响了好久。他的故事上了报纸,成了很多人学习的榜样。 苏兆丹这一生,真是不简单。从山西农村走出来,打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又在朝鲜战场上立了大功,毛主席还亲自给他改了名字。回国后,他没享过啥福,反而因为说真话吃了不少苦。到了晚年,他的功劳才被认回来,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他这辈子没啥大富大贵,但一直没忘了自己是个兵,是个为国出力的人。不管是战场上拼命,还是厂里扛砖,他都实实在在干,从不耍滑头。即便被人冤枉,他也没低过头,这份硬气真挺让人佩服的。 说到这儿,咱不禁要想,还有多少像苏兆丹这样的英雄,默默干了一辈子,没人知道他们的故事?英雄不一定都风光,能扛住苦日子,还坚持做对的事儿,才是真的牛。你们觉得呢?有啥想法或者身边的英雄故事,欢迎留言聊聊。 参考资料 搜狐文章:讲了苏兆丹打坦克的事儿和改名的经过。 网易文章:提到了1951年群英会和政协会议的一些细节。 中国英雄网:苏兆丹生平的官方记录。 维基百科《太原战役》:1948年战役的背景。 中国政协网: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时间和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