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划下红线”,警告中方不准拖船,美军威胁说如果在必要时“参与战斗”以保护盟友。 菲律宾近期为了渲染“中方海上活动显著增加”,在南海问题上频繁挑衅。菲海军发言人特立尼达表示,菲方正密切关注仁爱礁附近的中方海洋行动,并提到中方首次派遣了拖船。同时,他还将责任推给对方,警告称任何试图登临或拖走菲国长期非法搁浅的“马德雷山号”军舰的行为都已越过了“红线”。 菲律宾方面表示已制定“应急计划”,并提到菲总统马科斯之前的指示,若菲律宾公民遭遇不幸,可依据《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采取措施。与此同时,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重申了“红线”的重要性,而中方如移除“马德雷山号”则被视为越界行动。 中国国防部此前已经表示,美国是南海局势的主要操纵者,是破坏该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元凶。正因为美国的怂恿和支持,菲律宾方面才敢于无所畏惧。美方试图通过《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来威胁中国,这种做法注定徒劳,只会引起中国人民更强烈的愤怒和斗志。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美国在南海局势加剧时是否可能介入冲突?同时,中国又是否有能力阻止美国在该地区的干预? 我认为美国介入冲突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首先,从美菲同盟条约的法律角度来看,美菲《1951年相互防御条约》确实将“在太平洋地区对一方的武装袭击”包括在内,其中涵盖了对其武装力量或公共舰机的攻击。然而,是否构成“武装袭击”还需要依赖于具体事实。 简单地通过拖船将一艘老旧的搁浅舰艇拖走,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触发条约规定的自动开火义务。条约内容及最近的双边防务指引都强调需要进行评估、协商,并采取适当行动,而不是立即单方面发动武力反击。 其次,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始终表现出“声势浩大,行动有限”的态度,这与其在乌克兰的表现类似,只是口头上强硬,却没有实质性的支持。回想中国在仁爱礁附近采取强硬措施时,菲律宾有士兵受伤,美国当时又做了些什么呢? 当时,美国提供了包括外交支持、情报共享、公开声明和海上监视在内的所有帮助,唯独缺少对菲律宾的武力支援。 在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时,美国仅象征性地派遣了一艘核潜艇“访问”菲律宾,并未提供实质性的军事援助。彼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声称“关注南海局势”,但始终没有明确表示支持菲律宾。这一事件显示出,美国在南海争端中更倾向于采取“口头支持加上外交施压”的方式,而不是进行军事冒险。 美国人担心的是什么呢?自然是对直接武力介入南海的顾虑,认为这可能迅速演变为更大规模的冲突,从而使得美国在战争中处于更加被动的位置。 针对第二个问题,中国是否能够在南海制止美国的军事干预?答案同样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完全拥有这样的能力。 从地理和战场纵深的角度来看,中国拥有天然优势。南海距离中国大陆较近,且可以利用海南岛及众多人工岛礁作为前沿基地,这为中国提供了密集的火力部署和后勤保障深度。对于往来的美国舰艇和飞机来说,由于远离本土补给,并在“敌方火力覆盖区”内作战,其风险与成本显著增加。此外,中国已部署并持续改进反舰弹道导弹,使得美国航母编队在接近南海时,面临着被“定点打击”的真实威胁。 近些年来,中国海军的舰艇和潜艇数量迅速增加,包括战斗群、导弹护卫舰、常规及弹道潜艇,还有登陆舰持续扩充。同时,战斗机与轰炸机以及岸基防空和反舰导弹形成了良好的协同作战能力。这些军事资产在南海这一近水作战区域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使得美国在该地区实现“局部制空/制海”的任务变得更加耗时和成本高昂。公开报告指出,中国的舰队规模及现代化进程已对美国构成了战略上的挑战。 除了传统军事力量外,中国还广泛运用海警、渔政及海上民兵来实现“持续存在”和非致命压制(如编队阻挡、喷水、体积施压和占位等)。这些做法使得中国能够在不触犯“武装冲突”法律界限的情况下,实际掌控局势,从而迫使美国在道德和规则层面慎重应对,降低其直接军事干预的合法性与便利性。近年来,卫星与研究机构记录到这类力量的大规模出动。 综上所述,即使中国在此时将仁爱礁的破船拖走,世界也不会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