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御林军:24军70师浴火淬炼,历经风云如何坚守京畿?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共和国御林军:24军70师浴火淬炼,历经风云如何坚守京畿?

发布日期:2025-08-04 07:39 点击次数:110

北京卫戍区,这支肩负着拱卫京畿重任的部队,素有共和国“御林军”之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部队的战斗历程,共同铸就了它独特的地位与使命。

在这支特殊队伍中,原第24军70师,也就是如今的警卫第3师,其发展轨迹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仅是一支精锐劲旅的奋斗史,更是一面折射国家政治风云变幻的镜子。

这支部队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它继承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红军部队的血脉,是红色基因的直接传承者。

到了1940年2月,这支队伍正式发展壮大为新四军第2支队。此后,它便迅速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开启了光荣的战斗篇章。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70师历经磨砺。1941年4月,它被改编为新四军6师16旅,继续在华中大地上与日寇浴血奋战。

到了1945年1月,部队再次调整,成为苏浙军区第1纵队。紧接着在11月,又被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战斗力日益强劲。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这支部队的战功赫赫有名。他们参与了卫岗、贺甲、黄桥以及杭村等一系列重要战斗,每一次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据统计,在这段时期,他们累计歼灭敌人数量超过55862人。其中还包括3490名日军,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的战斗力与对敌人的震慑。

随后,解放战争的号角吹响,这支部队的辉煌战绩得以延续。1946年3月,它扩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师,继续冲锋陷阵。

1947年2月,部队再次整编,成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师。这期间,它在各大战役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到了1949年2月,这支部队正式定名为第24军70师。当时,陈仁洪和谢立全两位首长,共同担任了它的军政主官,引领部队前行。

该师旗下还有一个著名的“老虎团”——210团,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风格而闻名全军。整个70师在解放战争中表现非凡。

他们先后参与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以及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等一系列关键性战役,屡建奇功。

正因其卓越的表现,70师被野司首长们誉为“头等主力师”。这个称号,充分肯定了其在解放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与强大实力。

进入抗美援朝时期,70师再次披挂上阵,于1952年随军入朝参战。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他们展现了钢铁般的意志。

部队参与了惨烈的上甘岭防御战,以及1953年夏季反击战。在这些战斗中,他们英勇抗击,毙伤俘敌超过9600余人,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朝鲜战争结束后,1955年10月,70师光荣回国。部队随即驻扎在京郊,隶属于北京军区的建制。

回国后的70师,并未停下现代化的步伐。从1960年4月开始,它逐步改编为摩托化师,以适应新的战争形态。

紧接着,到1962年10月,70师更进一步,实现了机械化改编。部队增编了摩步团、高炮团、加榴炮团、坦克自行火炮团等新兵种。

这些现代化进程,使得70师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它日后承担更重要的首都卫戍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京城风云起,军旗换新颜

历史的指针指向1966年。此时,北京卫戍区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扩编,其地位和职责也变得异常敏感且关键。

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傅崇碧,临危受命,兼任了北京卫戍区司令一职。这项任命,预示着卫戍区将承担更加特殊的历史使命。

根据中央的指示,卫戍区进行了大规模扩编。包括第24军70师在内的数支主力部队,被直接调入北京,归卫戍区统一调动。

在那个特殊时期,卫戍区的人数一度达到了10万余人,成为一支庞大而重要的力量。这支部队承担的职责,也远超常规。

卫戍区不仅负责清理首都的治安秩序,更肩负着保卫党中央和首都安全的重任。同时,它还对北京及在京企业实行了军事管制。

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些繁重且复杂的职责,傅崇碧司令员曾向粟裕和王树声两位将领请求协助。

最终,有300名干部被从各军区抽调到卫戍区,协助傅崇碧开展工作,确保首都的稳定与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

就在这一年6月,第70师正式脱离了第24军的建制,改隶北京卫戍区。这标志着它从一支野战主力,转变为京畿的直接守护者。

到了1969年,为了更好地适应首都警卫的特殊要求,70师再次更名,正式改称警卫第3师,成为卫戍区的核心力量。

此后,警卫第3师下辖的部队也进行了番号调整。警卫第7、8、9团等部队,都统一在警卫第3师的编制下继续发展。

然而,作为卫戍区的司令,傅崇碧的日子并不平静。1968年3月的一个深夜,他被突然告知要调离,前往沈阳军区任职。

傅崇碧司令员随后便踏上了北上的旅途,不曾想,这一去竟开启了他长达七年的监禁生涯。这段经历,无疑是他个人命运的巨大转折。

拨乱方显忠,御林再淬火

时光流转至1974年,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傅崇碧将军终于得以回京,并恢复了名誉。

他先是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随后又被任命为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重回军队领导岗位,展现了中央对其的信任与肯定。

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后,再次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亲自点将,让傅崇碧将军重返岗位,出任北京卫戍区司令。

邓小平同志还特别叮嘱傅崇碧,要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军区工作中。可见卫戍区的整顿与发展,在当时被给予了高度关注。

傅崇碧重回卫戍区后,采取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整顿方式。他面对那些曾经诬陷过自己的人,坚持了“一个没整,一个没批”的原则。

尽管罗瑞卿大将曾批评他“心慈手软”,但傅崇碧将军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温和策略。这种方式避免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和内部斗争。

他的这种“和风细雨”的整顿方式,实际上有效促进了卫戍区内部的团结与稳定,确保了部队的平稳过渡与发展。

在此背景下,警卫第3师也继续进行着内部的优化调整,以适应新的任务要求和组织结构。

1979年1月,警卫3师下属的几个团进行了番号调整。警卫第7团、第8团和第9团,依次改称为警卫第11团、第12团和第13团。

这些变化,使得警卫3师的编制更加规范化,也为它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这支部队的精锐底色从未改变。

到了1986年8月,警卫3师侦察连被派往两山轮战前线,参与实战任务。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极其出色,赢得了广泛赞誉。

侦察连的连长冷杰松,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胆识和勇气,被战友们誉为“冷大胆”,并荣获“侦察英雄”称号。

由于在战斗中表现突出,警卫3师侦察连也被授予了“英雄侦察连”的光荣称号,进一步巩固了部队的声誉。

八十年代末,警卫第13团又进行了新的改编。它被改建为特种警备团,这表明部队在特种作战和警卫任务上的专业化程度更高。

1998年,全军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百万大裁军。在这次编制调整中,许多部队都面临了“师改旅”的改革。

然而,警卫3师作为全军少有的王牌主力师,在这次裁军中却成为了特例。它并未进行“师改旅”的改编,仍然保持了师级建制。

警卫3师的编制序列,完全对标野战军的重装师。这充分说明了其在军队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强大的战斗力。

其彪悍的战斗作风和过硬的军事素质,使其在裁军大潮中得以保留原有编制,也再次证明了其“头等主力师”的实力。

进入新世纪,警卫3师的实战能力再次得到验证。2005年,他们参加了“北剑0510S”实兵对抗演习。

在这次演习中,警卫3师面对的是素有“万岁军”之称的第38集团军旗下的113师,这是一场强强对话。

尽管对手实力强劲,但警卫3师在10个课目中取得了5个第一和3个第二的骄人佳绩。这份成绩单,再次证明了其卓越战力。

新貌展风采,长缨再在手

傅崇碧将军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83年,他担任北京军区政委期间,推动了全军的整党工作。

他坚持此前在卫戍区推行的“和风细雨”原则,并将其在全军范围内进行推广,为军队的政治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1985年,年届七旬的傅崇碧将军主动选择退出领导岗位,将机会留给了年轻一代的干部,展现了一位老兵的宽广胸襟。

2003年,傅崇碧将军逝世,享年87岁。他的一生,见证了这支部队从战火中走来,并在政治风云中经受考验的完整历程。

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北京军区在2016年被撤编。这一重大调整,使得北京卫戍区的隶属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与许多部队转隶国防动员部不同,北京卫戍区与新疆军区、西藏军区一道,直接转隶给了陆军总部。

这一特殊安排,凸显了北京卫戍区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性,表明其作为首都卫戍力量的不可替代性。

到了2017年,全军再次迎来“师改旅”的浪潮,绝大多数师级部队都改为了旅级建制,以提高编制的扁平化和机动性。

然而,北京卫戍区再次成为了特例。警卫3师是全军为数不多保留师级建制的部队之一,与新疆军区部队一同被特殊对待。

这支部队不仅保留了师级建制,还换装了大量高精尖的武器装备。这使其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警卫3师的这些发展,确保它能够继续高效地承担起拱卫首都的重任,并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军事任务。

笔者以为

北京卫戍区,尤其是其核心力量警卫第3师,其历史演变深刻诠释了“御林军”这一称谓的丰富内涵。

这支部队不仅继承了浴血奋战的红色血脉,在历次战役中打出了威名,成就了赫赫战功。

更重要的是,它在国家的政治风云中,经受了忠诚与智慧的严峻考验,展现了其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

从炮火连天的战场,到京畿重地,再到新时代的军事改革大潮中,警卫3师始终以其卓越的战斗力。

它始终以对党中央的绝对忠诚,承载着拱卫首都、维护国家战略稳定的核心使命,堪称共和国的坚强基石。

这支部队不仅仅是一支精锐的军事力量,更是共和国政治稳定与军队忠诚的象征,其历史地位独特而深远。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