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质勘探领域,科学家们长期面临一个棘手问题:当地下探测设备的发射电流关闭时,会产生剧烈的电流震荡,就像汽车急刹车时的颠簸,这导致大量探测数据失真,严重影响对地下矿产、水资源等资源的判断精度。 近日,吉林大学研究者研发的基于分数阶电路的瞬变电磁发射系统,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突破。这项技术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有望显著提升我国地球物理勘探的技术水平。 传统的瞬变电磁发射系统在工作时,发射线圈会产生双极性方波电流,就像给地下发送 "电磁信号"。但由于电路中存在寄生的电感和电容,电流关闭时会出现剧烈震荡,如同信号被 "杂音" 干扰。过去采用的 RC 吸收回路等方法,就像给电路加了个 "缓冲垫",但效果有限,还会导致信号拖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该专利的创新之处在于,他们引入了分数阶电路这一 "智能调节装置"。这个系统包含发射主机、分数阶震荡吸收电路和负载匹配电路等关键部分,核心是一种能动态调整参数的分数阶电容。 这种特殊电容就像电路里的 "智能减震器",通过调整自身的 "阶数" 参数,能精准抵消电路中的寄生参数影响。当把阶数调整到特定值时,它会呈现出 "负电容" 特性,与电路中的寄生电容相互抵消,就像正负电荷中和一样,从源头消除电流震荡。 探测数据的信噪比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种改善能让勘探设备更清晰地 "看清" 地下结构,无论是寻找深埋的矿产资源,还是检测隐蔽的地质灾害隐患,都能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该系统的另一大优势是实现了参数的精准控制。通过逻辑控制电路和隔离驱动电路,能精确调整分数阶电容的阶数,使负电容的绝对值与线圈的等效分布电容差值最小。这种 "主动匹配" 机制比传统的 "被动吸收" 方式更高效,既解决了早期震荡问题,又避免了晚期信号拖尾,从根本上提升了发射波形的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这项技术将与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等前沿探测方法形成协同效应。随着我国对深部资源勘探需求的日益增长,高分辨率的地下探测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吉林大学研发的这套系统,通过提升数据质量,有望帮助勘探人员发现更多深埋的矿产资源,为能源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在工程地质勘察、地下水探测等领域,该技术也能提高探测精度,降低工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