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我的红色之旅# 九月的长沙,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在国防科技大学的校门上。86岁的肖时立老人挺直腰板,胸前挂满的军功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他身旁,18岁的孙子肖帅穿着崭新的军校学员服,左胸前的校徽闪耀着青春的光芒。 这一刻,时光仿佛倒流回45年前。 1979年的边境战场,硝烟弥漫。时任卫生员的肖时立背着急救箱,在87个昼夜里穿梭于雷区。"听到战友的呼救声,我的腿就自己跑起来了。"老人回忆道,布满皱纹的手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枚三等功奖章,"那时候没时间害怕,只知道多快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个人。" 战火在他身上留下永久印记——那件珍藏至今的军装上,密密麻麻的弹孔无声诉说着曾经的生死时刻。最危险的一次,他为保护伤员,用身体筑起人墙,弹片擦着耳边飞过,在军装上留下7个弹孔。 "爷爷的军装是我的启蒙教材。"肖帅轻声说道,眼神却异常坚定,"小时候,我总是一个个摸着这些弹孔入睡。每个弹孔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 今年高考,肖帅的志愿表上只填报了军校。"同学们都说我傻,明明分数可以上更好的大学。但我知道,这里才是我的使命所在。"说这话时,少年眼中闪着光,一如他爷爷当年在战场上的眼神。 报到现场,当老人颤抖的手与少年坚定的手共同抚摸那件旧军装时,围观师生无不动容。有网友得知这个故事后感慨:"英雄不是教科书里的铅字,而是会老会疼的普通人。但正是这些普通人,用血肉之躯守护着我们的和平。" 国防科大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军校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其中军人后代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延续。" 肖帅清楚地记得,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爷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久。出来时,眼睛是红的,却带着笑容:"咱们肖家的枪,有人接过了。" 如今,站在军校操场上,肖帅庄严地敬了个军礼:"轮到我来守护这份重量了。"在他身旁,老将军回以标准的军礼,尽管手臂已不再挺拔,但眼神依旧坚毅。 从"听见呼救腿就自己跑"的战场本能,到"轮到我来守护"的青春誓言,两代军装见证着最简单的道理:保家卫国的火种,从来都在平凡人心里默默传递。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特有的家国密码——不需要豪言壮语,只有代代相传的担当。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在一老一少身上。老人胸前的军功章与少年胸前的校徽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跨越时空的家国画卷。这张画卷上,写满了奉献、传承与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