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31省GDP数据显示,全国经济总量达660535.8亿元,名义增速4.25%,区域竞争格局呈现“强省加速、洼地追赶”的特点。从总量看,广东(68725.4亿)、江苏(66967.8亿)、山东(50046亿)稳居前三,但头部省份增速分化明显,浙江以5.76%的高增长突破4.5万亿,成为全国第四大经济体的势头强劲。中西部地区表现亮眼,西藏以9.48%的增速领跑全国,湖北、江西、甘肃等省增速均超5%。 江苏冲击冠军宝座:增量优势扩大 江苏上半年GDP增量达2543.8亿元,增速3.95%,与广东的差距从上年同期的2216.18亿缩小至1757.6亿。若维持当前增速差,江苏或在2028年底首次登顶全国第一。其动力源于制造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布局,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了60%以上的工业增长,苏州、南京两大万亿级城市对全省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广东虽以3.13%增速守住首位,但外贸依存度高、产业转移压力等问题亟待破解,粤港澳大湾区能否通过科创走廊建设重塑优势,将成为下半年关键看点。 湖北经济跃迁:中部崛起新支点 湖北以1735.61亿增量、6.22%增速稳居全国第七,总量(29642.61亿)领先河北(22965.9亿)6676亿,较上年差距扩大近1200亿,彻底打破“中部塌陷”论调。湖北的突破得益于“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成型,武汉新城吸引长江存储、华星光电等龙头企业扎堆落户,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升至28%。反观河北,传统钢铁产业占比仍超30%,虽加快布局氢能装备制造,但新旧动能转换阵痛导致增速仅2.48%,区域竞争格局已然改写。 黑龙江转型阵痛:资源依赖困局待解 黑龙江以7087.7亿元位列第25名,187.7亿增量不足湖北的11%,增速2.72%在东北三省中垫底。其困境凸显资源型省份转型之难:原油、原煤等传统产业贡献率仍达35%,而生物经济、冰雪旅游等新增长极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尽管哈尔滨凭借冰雪经济上半年旅游收入突破800亿,但全省研发投入强度仅1.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何通过中俄跨境合作通道释放开放红利,成为破局关键。 区域经济新周期:高质量发展定成败 当前,全国经济已进入“增速趋同、质效分化”的新阶段。东部强省通过科技创新巩固优势,中西部省份借产业转移实现弯道超车,而依赖传统模式的地区则面临增长失速风险。下半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纵深推进,区域竞争或将转向产业链协同与制度创新比拼。这场关乎发展质量的经济竞逐,正悄然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图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