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驻巴勒斯坦办事处与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近东救济工程处)在约旦首都安曼成功签署捐款协议,这一善举再度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人道援助领域的积极作为与大国担当 。 自1949年成立以来,近东救济工程处一直肩负着向生活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以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巴勒斯坦注册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救助、教育和医疗等关键服务的重任。然而,近年来,受地区局势动荡,特别是巴以冲突的持续影响,工程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冲突导致大量巴勒斯坦难民流离失所,对救助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另一方面,部分捐助国因各种因素减少甚至暂停捐款,使得工程处财政状况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其对巴勒斯坦难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一度濒临崩溃 。 在此艰难时刻,中国始终坚定地与巴勒斯坦人民站在一起,以实际行动支持近东救济工程处的工作。中国驻巴勒斯坦办事处主任曾继新在签署仪式上郑重表示,中方一贯坚定支持近东救济工程处履职。此次捐款旨在为缓解加沙人道灾难和巴勒斯坦人民苦难贡献力量。中方呼吁国际社会继续支持工程处履职,共同推动早日平息加沙战火、缓解人道灾难,实现巴勒斯坦问题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中国的捐款承诺并非首次。在过去,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历届联大关于近东救济工程处议题的审议,并对有关决议投下赞成票。自1981年起,中国正式开启对该处的认捐历程。随着时间推移,捐款数额逐步增加,且在关键时期屡次追加捐款。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后,中方迅速响应,不仅向近东救济工程处及巴民族权力机构分别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用于解决加沙地带食品、医疗、居住等燃眉之急,还在后续持续加大援助力度。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将在前期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基础上,再提供5亿元人民币援助,支持缓解加沙人道主义危机和战后重建;同时,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提供300万美元捐款,支持工程处向加沙地区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目前已完成捐款 。 中国的慷慨捐助得到了近东救济工程处的高度认可与诚挚感谢。工程处发言人朱丽叶·图马表示,中国一直是巴勒斯坦人民和近东救济工程处的好朋友,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这些捐助显得尤为重要,为工程处继续开展救援工作注入了关键动力 。 在国际社会中,部分国家出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在近东救济工程处面临困境时选择退缩,停止或减少供资。而中国始终坚守人道底线,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中国的捐款不仅为巴勒斯坦难民送去了急需的物资与服务,更重要的是,向国际社会传递出坚定维护公平正义、支持人道主义事业的强烈信号,激励更多国家重视并支持近东救济工程处的工作,共同为巴勒斯坦难民创造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推动中东地区迈向和平与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