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孙颖莎那场球,第二局10-12输掉的时候,我脑子里第一反应竟然是:这场馆的冷气是不是开太大了?让人有点发懵。 世界第一,那个几乎从不出错的孙颖莎,被一个排名七十开外的19岁小将安娜·赫西拿下一局。这事儿就挺离谱的。你看她当时被迫叫暂停,调整完回来还是丢了,那一刻你会觉得,什么卫冕冠军,什么头号种子,在赛场上都只是个称谓。真正管用的,还是手里那块板子。 这感觉,隔壁球台的韩国队估计比谁都懂。安宰贤对阵雨果,两局比赛里都拿到了8-4、8-1这种几乎稳赢的领先,结果呢?硬生生让人家给翻了,最后0-3直接回家。那种一口气没上来憋死的感觉,大概就是这样。整个韩国队像是约好了一样,安宰贤、申裕斌、朱芊曦、李尚洙,出场一个,打包一个,效率高得吓人。 日本男队那边也好不到哪去,除了张本智和,户上隼辅跟筱塚大登都提前结束了澳门之旅。尤其是户上隼辅,跟吴晙诚拼到第五局才输,这种惜败,比惨败更折磨人。 这么一对比,国乒这边就显得有点“不讲道理”了。 陈幸同那边就没这么多故事,三下五除二解决战斗,快得让人没回过神。蒯曼更有韧性,先丢一局,然后连扳三局,打得对手朱芊曦没了脾气。最绝的是王曼昱,人还没怎么热身,对手直接因伤退赛,兵不血刃就进了下一轮。这运气,找谁说理去。 当然,孙颖莎最终还是3-1拿下了比赛。调整过来的她,就像一台重新校准过的精密仪器,第三局11-3,第四局11-4,没再给那个年轻人任何幻想。赛后央视新闻发了九张图祝贺,一切看起来又回到了它该有的样子,风平浪静,波澜不惊。 可真的是这样吗? 别忘了,我们也有没抗住的时候。黄友政就没能顶住非洲冠军阿鲁纳的冲击,成了国乒单打里唯一一个首轮出局的。这说明我们的盔甲并非无懈可击,也会有掉链子的时候。所以,当最终16强名单里,国乒占了7个席位的时候,这个数字才显得更有分量。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王楚钦、林诗栋他们一场一场拼下来的。 大家都在传那九张庆贺的照片,可我总觉得,最有嚼头的,还是那个10-12的比分。完美的胜利固然好看,但有点瑕疵的故事,才更像我们过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