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老兵聚会惹争议?真相让人暖心,战友情不该被误解
  • 意昂体育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八一老兵聚会惹争议?真相让人暖心,战友情不该被误解

发布日期:2025-07-21 10:29 点击次数:198

最近刷手机时,总能刷到一些让人心里犯嘀咕的文章。

标题一个比一个玄乎,什么“八一老兵聚会竟暗藏玄机?”

“退伍老兵AA制聚餐被指违规?知情者曝内幕!”

点进去一看,内容无非是把几个退休老兵凑一块儿吃顿饭、喝口茶的事儿,硬往“违反禁酒令”上扯。

咱普通人看了都纳闷:这事儿能有啥问题?

今儿咱就坐下来好好唠唠,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

先说说最近被热议的这些聚会到底啥情况。

主角大多是五六十岁的退休老兵,有的当过步兵连的班长,有的在炊事班掌过勺,还有的在边境线上站过岗。

现在孩子们都成家了,自己也退了休,平时除了遛弯买菜、带带孙子,最大的念想就是“找老伙计唠唠嗑”。

就像咱小区里的张大爷,前几天还跟我念叨:“我在部队那会儿,全连百来号人天天摸爬滚打,退伍后各奔东西,好些人连微信都没加。好不容易等到八一,把老连队的几个老兄弟凑一块儿,吃顿热乎饭,说说当年挖战壕冻掉脚趾头的糗事,比窝在家里看电视剧强多了。”

这种聚会有啥特点?

首先是规模小,一般都是5-8个人,最多不超过10个;其次是AA制,人均摊下来也就100块钱左右——在县城能吃顿炖土鸡配馒头,在市里能点三荤两素加锅仔。

说白了,这就是一群老伙计凑一块儿怀怀旧、说说话,跟咱普通人跟发小约着撸串唠嗑有啥区别?

再说说被传得最多的“禁酒令”问题。

咱得先把话撂前头:这些老兵根本不涉及啥“违规”。

禁酒令是咋规定的?

主要是针对现役军人、军队文职人员,还有那些可能影响公务执行的特定场合。

而这些退休老兵,早就不在现役序列了,他们聚会的场所是普通的农家乐、小餐馆,讨论的是家长里短,跟“公务”“纪律”八竿子打不着。

再说实际情况。

现在的退休老兵,大多有几十年烟龄酒龄,但随着年龄增长,健康意识反而更强了。

上礼拜末笔者刚好参加了一场这样的聚会,坐在圆桌旁观察了俩小时:桌上摆着两瓶二锅头,但打开后只倒了半杯——是给其中一位血压偏高的老周“意思意思”;其他老伙计人手一个保温杯,里面泡的是枸杞+红枣,喝一口润润嗓子,比喝酒痛快;更常见的是,刚坐下没聊10分钟,服务员就抱来3大壶开水,一会儿工夫就被续得只剩个底儿。

“我们现在喝酒,讲究的是‘意思’不是‘量’。”

65岁的陈班长拍着保温杯说,这话听着实在。

年轻那会儿在演习场,能抱着半瓶二锅头啃馒头;现在体检报告上写着“脂肪肝”“胆囊息肉”,再猛灌酒那不是跟自己较劲吗?

再说了,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叙旧,又不是为了拼酒量。

你要是非让人家喝,反而显得生分。

有人可能会问:“那年轻点的退役军人呢?他们会不会偷偷组局喝酒?”

咱实话实说,确实有。

但笔者的发小、去年刚退伍的海军陆战队战士小刘说得实在:“我们这帮人,退伍回来要么考研,要么考公,要么跟着家里做点小生意,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周末能约上两个老战友,蹲在烧烤摊啃两串羊肉,喝瓶啤酒,那都算‘奢侈休闲’了,谁还有精力组织什么‘大规模聚会’?”

小刘还举了个例子:他们连队退伍的23个人,建了个微信群,平时除了发“八一快乐”的表情包,就是互相帮忙介绍工作、转发招聘信息。

上个月有个老兵家里老人住院,群里半天就凑了2万多块钱,连红包都没发,直接转给了家属。

“我们这帮人,感情都在实在处,谁会为了‘聚个会’搞形式主义?”

最让笔者感慨的,是聚会时的一个小细节:老兵们掏香烟时,很少见10块钱以下的。

红塔山、黄鹤楼、软中华,一盒基本在50-80块之间。

“这些烟平时舍不得抽。”

62岁的赵连长摸出软中华,给每人发了一根,这话说得实在。

前两年老家亲戚送的,我放抽屉里攒着,就等八一跟老伙计们分享。

你看这烟盒都压变形了,我就怕受潮。

这让我想起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写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这些老兵或许说不出多漂亮的漂亮话,但他们用最实在的方式,守护着战友情谊——攒了半年的好烟,就为在聚会上给老伙计递一根;省吃俭用攒的钱,就为让大家吃口热乎饭;甚至连喝酒都算计着量,就为多唠几句知心嗑。

现在回头看那些带节奏的文章,总觉得特别拧巴。

一边说着“尊重退役军人”,一边把人家正常的聚会曲解成“违规”;一边强调“规则意识”,一边选择性忽略禁酒令的适用范围;一边呼吁“理解老兵”,一边用放大镜挑剔人家的聚会细节。

其实哪有那么多“阴谋论”?

不过是几个退休老头,凑在一起吃顿饭、喝口茶、唠唠嗑,就像咱们普通人跟发小约着撸串一样。

他们图的是战友情,念的是部队恩,哪有什么“违规”的心思?

与其盯着老兵的聚会找茬,不如多关注下这些为国家流过汗、拼过命的人——他们退休后可能面临就业难、就医难,可能因为不熟悉智能手机错过社区通知,可能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怀。

比起捕风捉影的“违规”指控,这些才是真正该被讨论的事儿。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能一起扛过枪的人,值得最真诚的尊重,而不是莫须有的猜忌。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最讲究的就是“将心比心”。

这些老兵当年为了国家,把青春都搭进去了;现在退休了,就想跟老伙计聚聚,回忆回忆当年的苦与乐,这要求过分吗?

再说了,咱普通人平时跟朋友吃饭聊天,不也讲究个“开心”二字?

老兵们不过是用他们的方式,延续着这份战友情。

咱们与其戴着有色眼镜瞎琢磨,不如给这些老兵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

毕竟,他们曾经为我们扛过枪、站过岗,现在不过是想找个地方,跟老伙计们说说话,这有啥错?

最后再唠叨一句: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咱们看事儿得擦亮眼睛。

遇到拿不准的事儿,不妨多问问身边的长辈,多查查相关的政策,别被那些带节奏的文章牵着鼻子走。

毕竟,真实的生活,永远比网络上的“标题党”更温暖、更实在。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