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一出来,全网都炸锅。镜头给到天津,上合组织外长会议现场。来得最早、出场最猛的那个,谁?不是别人,正是印度的苏杰生,外长位置一坐稳,“脸色不是很轻松”。五年没来中国了,突然跑一趟,印度人好像都知道,这一趟来的目的掖着瞒着,背后其实就两件事——稀土、还得是稀土。 聊中国稀土,懂行的都明白,这不是一门简单的生意。全世界只要有点规模的工业国家,都得靠中国稀土撑着。尤其是那些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手机芯片、军工领域,一台电动摩托,能开能跑能连网,里面那些高性能磁体、驱动系统,全靠稀土。中国手里攥着70%以上的供货份额,还有那一票儿核心加工提炼的专利技术。印度再怎么“去中国化”,现实面前全是白搭。不过看起来,苏杰生这趟是来搬救兵的,实际是被自家制造业逼得走投无路了。去年底到现在,印度那些电动汽车厂、风电厂,前一阵闹得最凶的是摩托车企业,直接通知政府:八月份再没货,产业链走到头,印度制造就瘫了。 印度急,急在哪里?稀土没了,产业就断了线。喊了几年自力更生,到头来只有供应商打电话,叫中国那头安排货。喊着科技自主,实则一瓶酱油都离不开稀土。 印度人嘴上总是硬,但企业快撑不住。汽车制造协会都发布声明了,不装了,赤裸裸喊话:莫迪总理快去跟中国对话吧,我们真的hold不住了。这下好了,苏杰生赶趟子赶在行业断供前火急火燎来了中国。媒体全都在问,到底想干什么,明眼人都懂,稀土来一单,救一行;来不了,汽车、摩托车得歇菜。大国制造瞬间熄火,“去中国化”剩个壳。怪不得外长话讲得格外多,脸上一点笑都没有。 但这事儿要分清楚。嘴上说得好听,实际行动更重要。今年六月,苏杰生飞去美国开QUAD外长会,表面上是谈合作,实则抱美国大腿要组个“稀土小联盟”,拉着日本、澳大利亚,这几家凑热闹,天天盯着中国稀土,想搞替代供应。苏杰生讲话特别自信,说印度要大干特干稀土行业,打造全球供应新格局,未来稀土靠自己。结果没几天,自己又飞来中国。说“相信多元供应链”,还是怕美国施压。结果一到产业一线,立刻变了腔调,求中国放开稀土出口。 这心态,像极了学生考试前喊着不慌,临考直接求老师降难度。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真有意思。国际舞台上经常和中国掰手腕,贸易谈判就开始抱佛脚。现实总狠狠给理论一巴掌,印度人嘴上不愿意承认,但全球产业的重心和命脉都捏在别人手里。美国加关税,欧盟提高门槛,印度跟谁都不好说话。可只有中国市场,稳定、量大、还能谈条件。 再说之前的事情,印度投机心态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2023年多国防务合作公报,看着都签了,最后阶段直接否,突然撤下去,把中国晾那儿。往前追,还能找到一堆例子。边境摩擦、舆论指责、媒体造势,手段都是一套一套的。现在外长又来谈“共赢、合作”,画风转换太快。 最有意思的是,印度本地不是没有稀土,只是压根挖不出来,技术达不到,加工贵,提纯又麻烦,还得承担巨大的环境成本。印度矿主算了下账,发的电不够折腾矿的,一年还亏钱——别说做磁体卖欧美,自己都顾不上。说白了,资源是有的,钱没法赚,技术供不上,最后还是得靠中国。 更关键,这条供应链一旦交出去,谁都清楚,印度表面说自用,背地里直接一个转身就卖给美国。一番反手操作,等于拿中国资源帮别人绕道搞产业链,最后还一起在国际市场和中国竞争。像以前那会儿,中转贸易轻轻松松把中国稀土掺到别国货里,出口价格一升再升,最终又绕回原地。谁能放心? 这年头,朋友要真心,合作要底线。中国这张牌不能轻易打出去。稀土不是白菜,更不该像白菜一样大甩卖。不是印度嘴上缓和,产业“转个口风”就能让步。特别在全球新能源、半导体、军工全面竞速的背景下,这堆稀土,就是压舱石。握到手里,才安心。 抛开立场回头看,未来这种“来求货、争取喘息”的事,只会越来越多。中国的角色变了,由过去的原材料大户,正在变成关键博弈方。这种时候,任何国家想拿点甜头,都得先拿出点实际行动。 苏杰生能不能拿到稀土,看得不是嘴上怎么说,看的是真正的立场和行动。“嘴上说软,背地搞事情”,这种套路没谁再信。更别把中国当“冤大头”、当热心邻居。“谈合作”,得体面,也得专业;想拿稀土,好好谈条件、立保证,不是真诚道歉还不行。别动不动嘴上一句“全球责任”,转身又和美国闹小圈子。 其实谁都知道,稀土还得好好保护着,要用在咱们自己的产业升级上、技术突破上。拿来换友谊、博表态,太亏了。中国要的是公平、对等,以及真正的战略自信——资源用到该用的地方,让全球都知道,链条、底牌、王牌,得靠真本事才能拿去,不是嘴上说说、面上嘻嘻一下就行的。 这局棋看得明明白白。谁想从中国拿走稀土,两条红线不能碰——嘴上朋友、背地配合美国,绝对不答应;前头要货、转身倒卖给第三方,坚决说“不”。话放这儿了,不真诚,不行。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