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人说中国害怕开战,这话也算部分正确。 这“怕”里边,丝毫没有一丁点胆怯的意思。它其实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记忆,是对人民的一个承诺。 刻在骨头里的记忆 活在当下的人,很难去想象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不是电影里英雄奋勇冲锋,美女流泪的场景,而是你身边的世界,瞬间就会土崩瓦解。 我们老是提起抗日战争,整整十四年。 对于这个国家而言,那十四年真是刻在心里、疼在骨子里的痛苦岁月。对每个普通人来说,也就是说,他们每天都是用生命在坚守。那段时间的中国,不只是一场局部的战争,而是整个民族被狠狠碾压的过程,简直是一场让国家亡灭、种族灭绝的灾难。 侵略者的铁蹄一踩过来,村子就喊着火点燃了。昨天还和你打招呼的邻居,转眼间可能变成了一堆焦黑的尸体。 家已经没了,土地也被夺走,上亿人变成了无家可归的难民。那条逃难的路,是多么的坎坷与艰辛啊? 没得吃的,能塞进嘴里的大多是草根、树皮、观音土。没有药,一点小毛病都能要了命。路上饿死的、病死的尸体就那么堆在边上,没人有力气去埋葬。 南京城里的那三十万条人命,可不是冷冰冰的数字,那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或父亲,或丈夫,或孩童。那座城池,几星期都弥漫着血腥的气息,幸存下来的人,也把心灵彻底给摧毁了。 为了阻挡敌人,我们自己引爆了黄河的大堤,结果洪水像凶猛的野兽一样,淹没了河南、安徽、江苏的大量村庄。上百万人直接遇难,数千万人成了无家可归的灾民。 紧接着,大饥荒和大瘟疫接连而至,更不用说那些令人发指的细菌战。侵略者在村庄里投放鼠疫杆菌,村里的人全都在绝望与痛苦中丧命,连村子都被彻底封锁,焚烧殆尽。 战争的代价,从来都不是武器弹药耗了多少钱,而是这些东西:被侮辱的妇女,是街头流浪的孤儿,是重庆防空洞里活活憋死的上万百姓。 整个社会的秩序崩塌,人们之间的信任彻底崩溃。每个人都活在下一秒可能会失去生命的恐惧当中。这段记忆,成了我们民族那道无法愈合的“隐形伤疤”。 所以,当中国强调要和平,那可不是空话,而是我们上一辈用生命换来的血泪教训,真心实意的誓言。 战争“后遗症” 1949年战争结束以后,留给我们的,可不是一片光明,而是堆积如山的烂摊子。 满目疮痍,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新生的国家首要的事情,就是让那些在战火中挺过来的人,能够活着,活得像个人似的。 第一步嘛,就是得让农民有地可种。土地改革,把土归还给那些流离失所的农民。对咱们中国人来说,土地不光是生产的东西,更是一条根,是那份安全感的源头。 只要土地落到老百姓手里,人心就踏实了。这国家才能真正站稳脚跟。接着嘛,咱们就得搞工业。为什么那么拼命想打造自己的工业体系?那可不是随便的事,而是为了让国家的经济更稳固,减少对外依赖,提升咱们的自主能力。毕竟,工业兴了,百姓的生活也才能越过越好。 因为我们已经被吓怕了。我们清楚,没有自己的工厂,连一颗子弹、一根铁轨都弄不出来,那就只能一直被人控制、随人支配。 “三线建设”把工厂迁到偏远的山里,实际上可不是单纯的经济考虑,那是我们用自己的办法,为可能出现的下次危机提前布局,保障这个民族的存续能力。 这些宏大的故事背后,体现的可是老百姓日子里的点点滴滴变迁。村里通了电,煤油灯都换成了电灯泡。孩子们有了上学的机会,不再光着脚在地上跑。 每一点点小小的改善,都在传递一个信号:苦日子啊,快要过去了。国家也在拼命地努力,让咱们老百姓能过上平稳安稳的日子。 改革开放,把和平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几十年的和平环境,让中国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奇迹。这一变化,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获得感。 上一辈人的梦想就是能吃饱饭,有个稳定的工作。而我们这一代,谁还能不聊聊旅游哪里好玩,开什么车合适,还为孩子选个兴趣班奔波。 这些都是怎么来的?不是从天而降的啦,是这几十年来,我们国家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乱。我们的老百姓,才能心无旁骛地工作、创新、积累财富。 这份稳定,其实就是中国最大的福气。从以前还是个连吃饱穿暖都难的国家,到如今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路走来,真的是太不容易啦。 正是因为我们亲手将一个曾经破碎的家庭,一砖一瓦地打造出如今的模样,所以我们比谁都明白,想要毁掉它其实很容易,但要把它重新建立起来,却需要几代人倾注怎样的心血。 这段实实在在的经历,让我们对“和平”与“发展”这两个词的理解,比任何人都要深入。它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我们民族共同坚信的信念。 今天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表现得挺“特别”的。我们坚持中立的立场,推动和平对话,还为冲突地区提供人道援助。有些人觉得这样挺软弱,就是打太太调和的牌。 其实,这正是因为咱们对战争的了解深得很。为何我们这么看重“主权独立,互不干涉”,你知道吧? 因为咱们曾经被人按在地上踢,主权随意被践踏,内政被随意干涉。这种痛苦让咱们领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从血和泪里总结出来的道理。 咱们看不起巴以、俄乌那些地方的平民受难,原因很简单,一看到那些画面,就会想起自己曾经经历的苦难。那些废墟里的孩子,那些哭泣的母亲,咱们都能感受到,那份心酸和无奈。 我们都明白,炮弹一炸,不只打碎了房屋,更破坏了许多家庭的幸福生活。有些西方国家,尤其是那些几百年来从未遭遇战争袭击的国家,他们对战争的感受基本上就是隔岸观火。 战争呢,有时候就变成了地缘政治的工具,也可能是军工巨头的生意,更可能只是一条遥远国家里的新闻。毕竟,炮弹打不到他们家门口,孩子们不用害怕躲进防空洞,经济也不会因此崩溃。 我们可不一样,是真的在自己家门口,亲身经历过战争带来的一切苦难。 所以,别再问中国会不会害怕打仗了。 我们确实会怕,可怕的不是对面那船坚炮利的兵器。 我们怕的,不是别的,是防空洞里那阵阵的呼喊,是饿得发慌的双眼,是刚刚过上的好日子,一转眼又被打回了原来的模样。 结语 这份怕,其实也是中国最清醒的证明,也是最坚固的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