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舞台上,俄罗斯看似在为中国“顶住”美国的狂风暴雨?金灿荣教授点出了表象:俄罗斯确实在承受西方高压。但让我们穿透这层迷雾——俄罗斯对抗的是谁?本质上是它自身与西方数十年地缘博弈、冷战幽灵未散结下的深仇旧恨。这压力,根子上是俄罗斯自己的历史包袱,与中国何干? 俄罗斯的“抗压”,从来不是为中国两肋插刀,而是为自己在泥潭中挣扎求生。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这挣扎中,俄罗斯还成了中国庞大制造业产能的重要“消化者”。从能源管道到日用商品,中俄贸易额在西方制裁下逆势狂飙,2023年突破史无前例的2400亿美元。这哪里是单方面“支援”?分明是各取所需的务实交易!可即便如此,莫斯科某些角落仍飘出“中国支持不够”的杂音——天下哪有只占便宜不付出的买卖? 有人断言俄罗斯被西方逼到墙角,只能死心塌地“向东看”?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 你可曾记得,就在苏联解体后的90年代,叶利钦政府曾满怀热忱、多次正式申请加入北约?俄罗斯一度梦想融入西方大家庭。结果呢?北约大门冰冷关闭。为何?俄罗斯庞大的体量、难以捉摸的野心与沉重的历史,让西方寝食难安。颇具讽刺的是,当东欧小国寻求加入北约时,俄罗斯自己又跳出来强烈反对——双标玩得炉火纯青。这段“西进梦碎”的往事,赤裸裸揭示了国际关系的真谛:没有永恒的敌人或朋友,唯有永恒的利益流转。 今天西方重压下的“中俄背靠背”,本质是抱团取暖,是寒冬里的相互依偎。俄罗斯渴求中国的市场、资金、商品,以及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的关键支持;中国则看重俄罗斯稳定的能源供应、地缘上的战略缓冲价值,以及在尖端军事技术领域的互补空间。这种合作,是严峻外部环境下的最优解,是冰冷的利益计算,绝非什么“同志加兄弟”的浪漫情谊。 历史的教训血迹未干:中苏关系曾经历“蜜月”到珍宝岛兵戎相见的大起大落。一旦国际气候突变,西方若向俄罗斯抛出实质性橄榄枝,谁能保证今日的“全面战略协作”不会悄然转向?国与国之间,利益的天平稍有倾斜,盟友的面具就可能瞬间摘下。 视线转向美国——这个霸权逻辑的终极践行者。其信条清晰而冷酷:“顺我者未必昌,逆我者必亡!” 看看名单: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阿富汗...不服从者的下场触目惊心。对付中国,美国更是“工具箱”全开:贸易战关税大棒、对华为的全球绞杀、强夺TikTok、在台海、南海不断切香肠式的军事挑衅...无所不用其极。即便是盟友如欧盟、日韩,也难逃美国贸易大棒与驻军费勒索。“美国优先”的本质,就是“唯我独尊”,容不得任何挑战者。 面对如此丛林世界,根叔的结论冷峻而坚定: 1. 撕碎幻想,洞察本质:国家间只有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俄罗斯的“援手”源于自身生存需求,而非道义。天真期待无私援助,等同于政治自杀。 2. 自强不息,方为铁律:合作只是手段,强大自身才是终极铠甲。唯有经济底盘坚实、科技自主突破、国防坚不可摧、外交纵横捭阖,才能在任何惊涛骇浪中屹立不倒。他人的屋檐再大,也不如自己手握伞柄。 3. 清醒合作,绝不依附:广交朋友?必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方向!但核心永远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对任何伙伴,保持战略清醒,绝不将国运系于他人一念之间。 认清现实吧!俄罗斯不是救苦救难的“活雷锋”,美国更非虚张声势的“纸老虎”。在这弱肉强食的国际角斗场,温情脉脉的幻想只会带来致命脆弱。 国家的尊严与安全,14亿人的未来福祉,永远只能攥在自己钢铁般的手中——靠谁,都不如靠自己拼出来的强大!这并非拒绝合作,而是以最硬的脊梁,支撑最智慧、最平等的握手。当自身足够强大,风暴再烈,我自岿然,那才是真正的战略定力与生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