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世界贸易的棋局,真是越来越精彩了。 大家伙儿都关注着中美这两个巨头你来我往的过招,但可能没太留意,夹在中间的印度,现在可是有点焦头烂额,日子不太好过。 这事儿说起来,就像一出精心编排的国际政治连续剧,充满了转折、算计,还有几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戏剧性。 先说说舞台中央的两个主角吧。 中美贸易战打打停停好几年,最近总算是又喘了口气。 双方达成协议,把那个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休战期”又往后延长了90天。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要知道前期美国那边气势汹汹,各种极限施压的手段都使出来了,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 可结果呢? 最新消息是,美国总统亲自提笔签署了延长休战的总统令。 这姿态变化,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美国那边主动放软了身段。 为啥? 说到底,还是因为贸易战打到后来,美国自己先有点扛不住了。 当初两边互加关税,动辄就是百分之几百的幅度,那叫一个硬碰硬。 可时间一长,美国国内的商家、消费者率先吃不消,供应链的混乱和物价的上涨,让白宫压力山大。 更关键的是,他们猛然发现,想和中国“脱钩”? 谈何容易! 中国制造的强大韧性和在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位置,让美国那些雄心勃勃的计划频频碰壁。 再加上中国手里还握着一张让人忌惮的王牌——稀土资源的供应主导权。 这玩意儿可是高科技产业的命脉,美国想绕开? 短期内几乎看不到可能。 几番较量下来,美国算是明白了,继续硬顶下去,自己受的伤可能更重,所以这次续签休战,与其说是策略调整,不如说是现实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有观察人士就调侃,美国这次是“知道了自己不占上风”,才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美国在中国这边吃了瘪,态度软化了,但转过头,对另一个国家——印度,那脸色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印度现在的心情,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可能再贴切不过了。 它正深陷一场自己亲手参与编织的外交困境里,左右为难,两头不讨好,处境相当尴尬。 印度这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玩外交,一直有个鲜明的特色,被很多人形容为“左右逢源”。 简单说,就是试图在各大国之间走钢丝,谁都不得罪,同时又想从各方都捞点好处。 这套策略,对于一些小国来说,有时候确实能玩得转,甚至是生存之道。 比如咱们隔壁的越南,就曾把自己的外交政策美其名曰“竹子外交”,讲究的就是灵活、柔韧,在夹缝中求发展。 不过,越南最近也在这条路上栽了跟头,被美国盯上,开始敲打了。 但印度不同啊! 它可不是什么小国寡民。 论国土面积,它是南亚次大陆的巨无霸;论人口,全球数一数二;论经济总量,虽然和中国比有差距,但体量也绝对不小。 这样一个重量级选手,也想学着走小国那种“墙头草”路线,本身就有点拧巴,自然会引起其他大国的警惕和不舒服。 你一个大块头,总想两边占便宜,谁看了心里没点想法? 在上一任美国总统拜登执政那会儿,印度的这套“平衡术”确实尝到了不少甜头。 那时候,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双方剑拔弩张。 印度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瞬间成了美国极力拉拢的香饽饽。 美国为了把印度牢牢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那可真是下了血本。 又是提供巨额的经济援助和投资,又是深化在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更让印度人脸上有光的是,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场合,比如G7峰会这样的西方核心俱乐部,拜登政府居然主动邀请印度领导人莫迪参加,甚至在合影留念时,还刻意让莫迪站到了非常中心、非常显眼的位置。 这份“面子”给得够足,“里子”也给得够厚实。 按常理,印度收了人家这么多好处,总该有所表示,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吧? 嘿,印度偏不! 它玩的就是心跳。 这边刚笑嘻嘻地收下美国的好处,那边一扭头,就在俄乌冲突打得最激烈、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制裁最严厉的关头,莫迪高调地跑去俄罗斯访问了! 这一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 美国人那个气啊,简直要七窍生烟。 感觉自己被当猴耍了,巨额投入换来的是赤裸裸的背叛。 但当时碍于全球战略布局的需要,尤其是还想利用印度在印太地区牵制中国,美国虽然怒火中烧,也只能暂时把这口气咽下去,表现得相当克制,甚至可以说是“咬牙切齿地无可奈何”。 印度国内估计不少人还暗自得意呢,看,我们这套多高明,游刃有余。 然而,国际政治的剧本总是充满变数。 随着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特别是风格迥异的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印度的好日子似乎到头了。 特朗普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商人出身,行事风格非常务实(或者说非常自我),而且有一套自己的全球战略算盘。 在他的蓝图上,印度的位置可不像拜登时期那么核心。 特朗普对印度的看法相当负面,直接给印度贴上了“不可信任”的标签。 他觉得印度这种脚踩几条船的做法,根本不值得深交。 更让印度如坐针毡的是,特朗普政府开始调整南亚政策,明显加强了与巴基斯坦的联系。 要知道,印巴可是死对头啊! 美国这一手“拉一派打一派”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要敲打印度,让它明白不听话的后果。 但这还不是最狠的。 特朗普最拿手的是什么? 关税大棒! 作为商人总统,他对怎么用经济手段卡别人脖子门儿清。 他上台没多久,就毫不客气地对印度挥起了关税大棒,大幅提升了针对印度商品的进口关税。 这一下可打中了印度的七寸。 印度经济对外依存度不低,美国市场非常重要。 关税一涨,印度出口企业叫苦连天,政府也慌了神。 赶紧派人去美国谈判,希望能缓和关系,争取豁免。 可惜,今时不同往日。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已经失去了耐心和兴趣。 谈判桌上,印度代表估计是碰了一鼻子灰。 结果就是:该加的关税一分不少,而且,美国还追加了对印度的巨额罚款! 印度人估计都懵了:这罚款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这罚款的由头,还得回到特朗普处理俄乌冲突的策略上。 特朗普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至少是减少对美国利益的消耗),于是对俄罗斯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威胁说如果俄罗斯不按美国的意思来,就要对其征收高额关税。 同时,为了彻底孤立俄罗斯,他还放话,那些胆敢继续和俄罗斯进行能源贸易的国家,同样要受到惩罚! 这个政策一出,印度就成了最显眼的靶子。 因为它不顾西方制裁,一直在大量购买打折的俄罗斯石油,帮俄罗斯缓解了不小的财政压力。 美国正愁没借口收拾它呢,这下正好,直接以“违反能源贸易禁令”为由,对印度开出了巨额罚单。 印度这下是真急了,心里憋屈得要命,感觉受到了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对待。 它肯定要跳出来抗议:凭什么只罚我? 跟俄罗斯做能源生意的国家多了去了,中国买的不比我们少啊! 你们怎么不敢罚中国? 你们这是欺软怕硬! 这话问得在理,但也问到了点子上。 美国当然想对付中国,做梦都想! 贸易战初期,对中国的打压那才叫一个凶狠,关税加到天上去,摆出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势。 可结果呢? 就像前面说的,中国顶住了压力,美国自己反而先扛不住了。 中国的制造业体系太完整、太强大了,美国乃至全球市场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替代。 再加上中国手里捏着的稀土等关键资源的命门,让美国投鼠忌器。 几轮高强度对抗下来,美国发现跟中国死磕代价太大,实在不划算,所以才有了一次次的谈判和如今的延长休战。 说白了,美国在中国这里碰了硬钉子,知道啃不动,只能暂时收手。 但对印度呢? 在美国的战略天平上,印度显然不具备中国那样的份量和反制能力。 在美国看来,印度更像是一个需要依附于它的小弟,以前给点甜头是拉拢,现在不听话了,自然要用大棒教训。 中国手里有足够分量的筹码(制造业+稀土)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印度有啥? 除了庞大的人口和潜在市场(但消费能力有限),在硬核技术和关键资源上,缺乏能真正让美国忌惮的王牌。 所以,美国收拾起印度来,那叫一个毫无心理负担,该罚款罚款,该加税加税,就是要拿印度立威,杀鸡儆猴,告诉其他想效仿的国家:跟俄罗斯眉来眼去,就是这个下场! 印度现在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想靠向美国? 美国的大棒毫不留情地砸下来。 想继续和俄罗斯保持紧密关系? 美国的罚单马上就送到。 它一看美国对中国态度软化了,又想着赶紧掉头向中国示好,希望加强合作,一方面想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想借中国的势来平衡美国的压力。 最近就有风声说,印度领导人可能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访问中国,参加在中国天津举办的上合峰会。 这意图很明显了。 但是,咱们这边对印度的态度,说实话,有点冷淡。 为啥? 因为印度之前做的事儿,咱们可都记着呢。 帮着美国在边境问题上搞摩擦,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对中国进行围堵,这些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印之间的互信。 现在一看风头不对,美国靠不住了,又转过头来想和中国“加强合作”? 这种近乎于投机主义的外交转向,实在让人难以放心。 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信誉,说实话,因为其多变的外交政策,并不算太高。 想合作? 光动嘴皮子喊口号可不行,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来,得有具体的行动证明你是真心想改善关系,而不是又一次的权宜之计。 咱们也得考虑,跟这样一个今天跟你握手、明天可能就捅刀子的邻居深化合作,风险是不是太大了点? 有网友就直言不讳地说:“印度这信誉,借钱都得掂量掂量,何况是谈国家层面的深度合作? 先看看他们能拿出什么干货再说吧。” 所以,眼下的印度,真可以说是骑虎难下,进退维谷。 它精心设计的“左右逢源”外交策略,本想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左右逢源、渔翁得利,结果玩脱了线,变成了“左右碰壁”,同时得罪了两边的大佬。 在美国那边,它失去了信任,成了被惩罚的典型;在中国这边,它又因为过去的所作所为,难以迅速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来获取支持。 这种困境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和国际格局的现实。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大国,却试图长期奉行小国那种依赖投机和摇摆的策略,这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当它试图利用大国矛盾时,却忽视了自己并没有足够的硬实力和战略定力来承受大国反制的压力。 美国态度的转变(从拉拢到打压),以及中国对其投机动摇的警惕,都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 大国博弈是残酷的,没有足够的筹码和清晰的战略,仅靠小聪明和摇摆,最终可能落得个两头空的下场。 印度的这个教训,对其他国家来说,也是一个深刻的警示:在国际舞台上,想要真正立足,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硬实力和清晰、连贯、有信誉的外交战略,投机取巧或许能得一时之利,但绝非长久之计。 未来莫迪如果真的访华,这次天津之行能带来多少实质性的转机,恐怕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关键还得看印度能否拿出让各方都信服的诚意和实际行动。 这场由贸易战引发的大国外交博弈连续剧,印度这一集的剧情,着实令人唏嘘,也发人深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