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ST东方以0.36元/股的惨淡价格结束了A股生涯。这家曾市值超300亿的东北民企,因财务造假与流动性危机轰然倒塌,19万散户深陷泥潭。但退市公告发布后,仍有近3亿资金疯狂涌入——有人赌重组奇迹,有人博政策反转。这场退市与重组的生死博弈,背后是监管铁腕、资本角力与产业价值的激烈碰撞。 财务造假引爆退市危机 东方集团的崩塌始于系统性财务造假。2025年2月28日,证监会通报其2020-2023年累计虚增营收161.3亿元,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机制。截至2024年末,公司预计亏损8-12亿元,负债规模达194亿元,每天需偿还利息超5000万元。房地产业务成为亏损黑洞,仅2023年就计提减值损失6.5亿元。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因欺诈发行被强制退市的企业不得重新上市,其他重大违法退市需在老三板交易满5年且完成整改。这意味着东方集团若被认定财务造假,其2027年重新上市的计划将成泡影。 重组博弈中的希望火种 尽管危机深重,东方集团仍握有三张底牌一是持有的民生银行12.8亿股股权(估值168.4亿元);二是全球首个10万吨级海水提钾项目(预计年产值903亿元);三是黑龙江省国资委联合中粮集团筹建的东方振兴基金。2025年6月,新疆绿原国资携50亿元入场重整,国开行通过SPV承接120亿元高息债务。 预重整程序已显现突破公司剥离石油、地产业务,聚焦海水提钾与现代农业,并计划更名为东方数字农业集团。创始人张宏伟重新掌舵,推动资产注入。但债权人会议显示,近200亿债务重组方案仍存分歧,6.29亿元募集资金逾期未还暴露资金链脆弱性。 重新上市的概率困局 A股历史上仅3家退市企业成功重新上市,概率不足1%。东方集团面临三重障碍一是财务造假可能触发终身上市禁令;二是需连续多年盈利且净资产转正;三是市场信任度崩塌。即便满足条件,最早也需2030年才符重新上市时限。 但海水提钾项目的稀缺性为其保留一线生机。该项目二期规划100万吨产能,按20倍市盈率估算估值可达220亿元。若地方政府强力介入,或存在特例放行可能。 这场退市风暴终将尘埃落定,但留给市场的警示远未结束当资本游戏触碰监管红线,任何凤凰涅槃的故事都需用时间与诚信重新书写。对于19万投资者而言,或许该记住——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能幸免于难。 #搜索话题8月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