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24日开始,已经持续了三年多,起初很多人觉得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更强,所以估计很快就能解决,但没想到乌克兰背后有美国和北约在撑腰,不断提供武器、情报和资金,导致战局一直没能真正终结。 俄罗斯那边一开始就遇上了西方经济的封锁,像苹果、微软这些大公司,在2022年3月左右就宣布暂停在俄罗斯的产品和服务,搞得俄罗斯经济有点困难,不过他们硬挺住了,没有被打垮。 美国牵头把俄罗斯赶出SWIFT国际支付系统,这事在2022年3月搞的,主要是想切断俄罗斯的全球金融链条,让他们没办法顺畅地做国际生意。 俄罗斯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就这么挨打,开始寻找反击的机会。到了2023年5月左右,外媒披露俄罗斯情报机构通过媒体公布了美国海底光缆的具体位置图,这事可以说是曝光了个大料,直接戳中了美国的软肋。 这些光缆关乎全球通信和金融交易的命根子,一旦出点差错,美国的经济怕是要跟着吃不消了,外媒直言这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海底光缆,说白了就是埋在海底的光纤电线,全球超过九成的国际数据都得靠它传输,像电子邮件、视频内容、银行转账啥的都少不了它。 说到美国呢,作为金融重镇,每天靠这些光缆进行的交易额竟然超过百亿美元,股市和债市的运作都离不开这些实时传输的数据。 俄罗斯泄露了这些地点的坐标,内容包括横跨大西洋的纽约到欧洲的线路,以及太平洋从加州到亚洲的备用线路。据英国卫报和CNN报道,这份图上还画了几个红叉,暗示俄罗斯随时可能采取行动。 俄罗斯官员在莫斯科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这份地图,目的是回应西方关于北溪管道爆炸的指控。 北溪管道可说是俄罗斯输气到欧洲的重要通路,2022年9月26日,在波罗的海发生爆炸,引发天然气泄漏。俄罗斯迅速把责任推给美国,指责是美国情报机构搞的鬼,但对方自然是百般否认。 不过,在2023年2月,资深记者西摩·赫什曝光了一篇报道,揭露美国海军潜水员在北约演习时偷偷安置了炸药,还得到了挪威的帮忙协调。此事一出,掀起了不少波澜,尽管美方对此的回应是那只是假新闻。 俄罗斯这么做,明显是在想告诉美国,别老逼我啊,我也掌握点你的把柄。外媒分析,这可不是空口说说,因为俄罗斯海军可是有深海潜艇舰队,比如洛肖里克号核潜艇,能潜到一千米以上的深度,还配备机械臂,用来操作海底设备。 2023年夏天,北约的情报显示,俄罗斯的船只在北海和大西洋的电缆区行动得挺频繁,船上还配备了声纳和天线,用来搜集海底的情况。 2024年9月,CNN报道,美国官员发现俄罗斯的军事动向比之前多了三成,大伙猜测,这次俄罗斯更有可能采取破坏行动,反正就是对西方帮乌克兰的行为不满,想派点小动作。 自2022年开始,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上百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涵盖导弹、坦克啥的,到2023年5月左右,甚至还批准了F-16战机的援助。虽说拜登政府强调不允许乌克兰用这些飞机打俄罗斯本土,不过俄罗斯可不买账,觉得这实际上是在升级冲突。 波罗的海变得特别引人关注,2023年10月8日,芬兰和爱沙尼亚之间的天然气管道和电缆出现了损坏。有人指责一艘中国货轮新新北极熊号的锚链划过海底,芬兰的调查团队上舰查看了锚具的痕迹,确认两者吻合。不过中方方面则坚持这是一起意外事故。 俄罗斯方面否认牵涉其中,可是路透社等外媒指出,那艘船上有俄罗斯船员,似乎是所谓“影子舰队”的一员。 2024年11月17日到18日,又发生了两条光缆出问题的事情,分别是BCS东西互联和C-Lion1,这两条光缆连接瑞典、立陶宛和德国。瑞典的电信公司说流量一下子就急剧下降,大家猜测嫌疑船可能是另一艘中国货轮伊鹏三号。德国和芬兰对此都表示非常担心。 12月25日,芬兰和爱沙尼亚之间的Estlink 2电力电缆出了点状况,一艘属于俄罗斯子公司的油轮鹰S涉嫌牵扯其中,锚链留下的痕迹也正好对上了。 2025年1月,台湾附近的电缆发生中断事件,喀麦隆籍货轮顺兴39被查,海巡艇采集了相关样本。这些事儿看起来挺像有规律的,外媒比如纽约时报分析,可能是俄罗斯在用代理船试探西方的反应。而且,美国海军的情报显示,俄罗斯潜艇在东海岸外海漂浮,离电缆也就几公里的距离。 北约忙得不亦乐乎,2023年6月就在英国成立了个关键海底基础设施的海上安全中心,专门协调成员国的情报工作。到2024年2月,又在布鲁塞尔开会,成立了海底基础设施协调小组,会议桌上满满的卫星照片,一起研究怎么加强防护。 到2024年5月,北约建立了关键海底基础设施安全中心,重点在能源管道和电缆的安全保护。到了2025年1月14日,北约公布了波罗的海哨兵行动,调派护卫舰、巡逻机和无人潜航器一起出动,法国海军的飞机从洛里昂基地起飞,专门搜寻水底的信号。 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提到,这次行动提升了海军在波罗的海的曝光率,主要是为了防止破坏行为。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在2024年11月21日举行投票,经过5比0的 unanimity,决定更新海底电缆的相关规定,目的在于应对安全方面的挑战。同时,到了2025年7月22日,美国众议院的一些议员给谷歌、Meta等大公司写信,要求他们澄清是否使用中国和俄罗斯设备来维修电缆,提醒大家合法参与或许隐藏着潜在的威胁。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回应,指出西方总是甩锅到俄罗斯头上,自己却在监视俄方舰艇。梅德韦杰夫在2023年6月14日发微博,表示既然西方炸了北溪,俄罗斯有权对对手的设施采取行动,但他也没承认具体的计划。 结语: 从整体来看,这挺像混合战的一部分,破坏起来不太好追踪,责任也难以界定,但威胁是真实存在的。有外媒评论说,如果俄罗斯真动手的话,美国和北约的报复估计也会跟着升级,可能会从局部冲突变成全球危机,而美国作为军事强国,也得付出不少代价。 俄罗斯曝光这事,本质上就是地缘政治斗争的继续,美国施加制裁,俄罗斯寻求反击的切入点,海底电缆变成了新的角力场。政客新闻网2024年的报道提到,美欧正谋划着将中俄“挤出”电缆建设,就像当年5G那会儿一样打算。这事儿,真挺牵扯人心的。 联合国呼吁大家保持克制,别乱猜测,避免引起误会。不过在安理会谈到北溪事件时,美俄两边又开始互喷,中国代表张军表示欢迎进行调查。俄罗斯也提出申请,想让安理会讨论这个事,但到目前还没个明确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