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流传甚广,表现出了后人对法正的认可。法正有才,但其知名度比起诸葛亮和庞统来还是差了不少,今天咱们就带你认识一下法正。 三国乱世,法正和他的老乡孟达一起来到益州,投靠了刘璋。由于法正不是益州本地人,因此一直得不到刘璋的重用。后来,刘备入川,法正就加入了刘备的麾下。我们从正面和侧面来看一下法正的才能。 一、初识刘备 法正在刘璋处的名头不大,只能说明刘璋没有眼光。法正投靠刘备后迅速得到重用,这也再次说明了刘备的眼光就是毒辣,能够识别法正的才能。刘备安定了蜀地后,让法正和诸葛亮等人一起修著《蜀科》,这是对法正的高度信任和认可。 汉中之战后,法正被封为尚书令(曹操的尚书令是荀彧),可见刘备是多么信任法正。此时的法正,其地位仅在刘备、诸葛亮之下,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法正的能力是很强的。 二、定军山破敌 定军山的守将是夏侯渊,那是曹魏的“三号人物”,也是曹操在汉中军区的司令员,无论是身份还是能力都足以和关羽媲美。 刘备准备攻打定军山时,诸葛亮也在军中,但刘备明确点名让法正和黄忠去,说明刘备是非常认可法正的军事能力的。 法正到达定军山后,通过分析敌我形势和定军山的地形,建议连夜占据制高点。法正在山顶指挥,而黄忠埋伏在山腰中。法正准确掌握了交战时机,待夏侯渊军放松之际,指挥黄忠出战,一举刀劈了夏侯渊,成就了不世之功。夏侯渊一死,曹操彻底失去了在汉中的主动权。 定军山一战是法正的巅峰之作,直接体现了他的军事奇谋才能。 三、夷陵之战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法正已死,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法正在,必能阻止主上伐吴。”诸葛亮简单的一句话就说明了法正对蜀汉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法正的能力。 可见,法正确实是有才的。那么,法正比起诸葛亮和庞统来如何?我觉得这是没有可比性的,这就如拿孔子和关羽比一样,一文一武,你让如何比? 诸葛亮就如刘备的萧何,庞统如韩信,而法正则如同张良一样。你让法正和诸葛亮比治国,那法正肯定是比不过的。让法正和庞统比带兵,法正也比不过。但若论奇谋,诸葛亮和庞统都比不过法正。 所以说,诸葛亮、庞统、法正是各有所长,没有可比性。他们三个协调配合,蜀汉必然可以壮大起来。 至于说如果法正一直活着就不会有三国了,这种说法也有点夸张。一是法正在时三国已经形成,而且魏国和吴国的实力都要强于蜀国。二是即使法正能跟随诸葛亮一起北伐,那也很难统一三国,毕竟国力在那里摆着呢。 所以说,法正是有能力,但还没有到了改变三国大势的那种程度,希望大家正确看待法正这个人。 |